
生態是長島的最大優勢,但也是最大短板。近年來,長島抓好全系統生態維護,堅持「山水林海城」整體策劃、一體推動,縱深推動生態維護修復,守住森林綠線、海洋藍線、生態紅線。 在山上,趁熱打鐵完結有居民島嶼38萬平方米破損山體生態修復治理,完結植樹造林和退化林改造1萬多畝、美化面積增加50%以上。 在陸上,製止旅行車輛進島、篩選燃油公交車、製止島內新增燃油機動車輛,全面施行島內公交新能源車替代。 在岸上,拆除岸線育保苗場86萬平方米,整治修復岸線89公裏,天然岸線和旅行岸線占比由38%提升到87.7%。 在海上,完結近岸飼養騰退1.8萬畝,累計投進人工魚礁127萬空方,增殖放流戀礁型魚苗3000余萬尾。 「五一」期間,長島旅行市場火爆,景區招待遊客19.35萬人次,超越2019年同期水平;單日招待人數最高達3.3萬人,創近年來最高紀錄,美麗經濟艷麗綻放。 在向海洋要效益的同時,生態環境同樣得到了改進。因為當地的生態維護,這也成為了國際僅有新老並存的貝殼堤。 其實不但在這,整個山東現在都在深化施行海洋強省建設行動,做到產業美、生態美、日子美,一幅海洋美景圖正在緩緩展開…… 風暖人間草木香,郊遊出遊好時節,「五一」假期,國家3A級旅行景區齊東古城遺址黃河文明園迎來出遊小高峰。大量遊客偕老帶小、成群結隊,在櫸樹林、草坪上露營嬉戲,體驗網紅打卡拍照,在黃河大堤悠然漫步,欣賞絢麗黃河美景,品味黃河特色美食。市民遊客遊走在「天然氧吧」賞景遛娃,盡情享用舒適靜謐韶光,擁抱久違的「詩與遠方」。

與此同時,當地還推出「黃河人家」摸魚季親子活動,依靠黃河地域優勢,做足用活「水」的文章,讓我們感觸靚麗鄉村景色和摸魚競賽帶來的樂趣。